不良信息举报

您当前的位置 : 中国义乌网>网络协会>E网观察 正文

行走义乌看变化 | 沿先贤之路 探索城西的红色信仰

发布时间: 2018-10-12 14:53:14 来源: 中国义乌网 作者: 吴杰

  中国义乌网7月5日讯(记者 吴杰 编辑 童晓)1920年,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全译本在这里诞生;2017年,七一党建主题生态园在这里开园。近百年时间,义乌城西人民在红色信仰的引领下,不断推陈出新,振兴乡村,走上致富之路。

  今天(7月5日),由“义网观察”联盟策划发起的“行走义乌看变化”毅行活动第五站“访红色足迹品信仰味道”在城西街道举行,由热心网友、媒体记者组成的毅行团用脚丈量、用心体会、用笔记录,这些年党建给城西带来的巨大变化。

  参观《共产党宣言》义乌首展 感受信仰的力量

  第一站,毅行团成员们来到义乌城市规划展览馆,全球2200种中外文版《共产党宣言》和200种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正在这里展出。

  隔着玻璃柜,毅行团成员们欣赏到了113种文字书写的2200多种版本《共产党宣言》,包括马恩时代出版的30种稀有版本,166种百年书龄的珍贵版本,1848年德文首版的《共产党宣言》(珍本复制),1920年8月陈望道译本首版《共产党宣言》(珍本复制)等,同时一并展出200种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(珍本)。

  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,《共产党宣言》发表170周年以及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之际,为进一步传播马克思恩格斯思想,义乌市委、市政府与北京红展马克思文献珍藏馆联合举办本次展览。

  泛黄的书页,种类繁多的文字,短短一小时的参观,毅行团成员们感受了《共产党宣言》、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的百年历史风云,所有人的精神都受到了洗礼。

  寻访分水塘 探索红色信仰

  

 

  分水塘村位于义乌市西北部的大峰山、大草坪脚下。距城区15公里,西邻浦江县。分水塘村因村中一口池塘的水分两系,水出东西,分润义浦而得名。高高一池塘,滢滢三千方;西流泽义乌,东灌润浦江。

  88年前,在村里的自家柴棚里,陈望道翻译了一部“改变19世纪以后人类历史”的经典著作——《共产党宣言》。在分水塘村民陈明奶老人家中,毅行团成员们仔细聆听了这位有着75年党龄的老人讲述当年抗战经历。

  沿着古街,毅行团成员来到了陈望道故居。现在,故居保存依旧完好,已经成为义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“2200本《共产党宣言》震撼人心,陈望道故居和粽子蘸墨水的故事更是令人印象深刻,今天的党建之旅非常难忘。”毅行团成员们说。

  作为革命老区村的分水塘村,在抗日战争时期,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金(华)义(乌)浦(江)兰(溪)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,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主要活动地区之一。每年都有很多干部群众和学生到这里举行党员宣誓和革命教育活动。

 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振兴

  “水面清圆,一一风荷举。”一走进义乌城西“七一”党建农业生态园,映入毅行团成员们眼帘的便是接天连叶的莲藕水田。湿润的空气混合着淡淡荷花香,沁人心脾。先锋号、七一号两辆小火车在花海中来回穿梭,一块块竖起的红色党员认领责任牌引人注目,党建元素在园内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  “七一”生态园于2007年8月动工建设,分三期进行,规划建设总面积460亩,计划总投资2亿6000余万元,第三期酒店建设正在洽谈中,是义乌唯一集党建教育、休闲旅游观光、绿色农产品生产、花卉观赏、生态湿地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农业生态园。

  从原先污水横流、臭气熏天的门口塘到现在荷叶风中摆、鱼儿水中游的生态观光农业景象。七一生态园已成为七一村村居建设与基层党建的一张名片,把党员教育、生态教育、美丽村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,建立生态美丽村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。通过对党员的培训教育,让党员成为宣传先锋宣扬“七一模式”生态村庄理念。

编辑: 童晓

专题报道

协会活动

会员单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