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伊始,便有不少网民反映被教育局组织的“快乐暑假,文明一夏”的暑期少年微文明宣传活动刷屏,家长们对此褒贬不一。对活动点赞的网民认为该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文明意识,通过日常的生活小事来提高学生文明素养;而持否定意见的网民对活动表示了种种不满,甚至宁愿在朋友圈晒吃喝玩乐,也不晒文明。
教育局和主办单位举办活动的初衷毋庸置疑是为了孩子好,让学生在暑假既能完成一项特殊有价值的作业,又能和父母共同参与一件有意义的事,同时还培养了文明习惯,何乐而不为?关于“文明”,笔者还有几点要说:
文明养成在于日常的点滴积累。文明养成不是靠一朝一夕的速成,更不是完成任务式的一天发20条所谓文明现象的朋友圈,而是需要循序渐进。有时一个微笑、一句问候、一个弯腰、一次有序的排队,一次公交车的让座……这些虽是点滴小事,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。《春秋》云:“少年若天性,习惯如自然。”当经过一个暑假的亲身践行,相信会在每个认真参与的学生心中形成文明习惯,即使活动结束后,文明行为也能内化于心、外化于形。
文明教育家长应负起第一责任。俗话说:“欲教子者先正其身。”在孩子的做人、做事以及人格的培养上,更多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、以身作则。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,自己却车窗抛物;告诉孩子要有序排队,自己却插队加塞……如此说教,只会适得其反。应把文明知识寓于孩子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的教育中,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,让文明伴随孩子成长。
文明传播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。微文明宣传活动借助新媒体这个更为广阔的舞台,一方面可以表达父母对孩子文明行为的表扬和鼓励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加入到文明传播的活动中来,从而更有效地唤起人们真实、强烈的文明共鸣,人人参与,在社会中营造起文明氛围。
“文明”不是一个空洞、虚幻的口号,而是可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切感受,仰赖一点一滴的实践去成全,它可以体现在一举手、一投足之间。文明教育并不止是学校的工作,更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,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养成文明习惯。文明传播不止是一人一家之事,而是需要合社会之力,在全社会的文明氛围中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。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“键盘侠”,不如实际行动起来,随手拍下文明现象,编发朋友圈传递文明,让文明的正能量在细节中传递,在网络平台蔚然成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