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时里,经常有听到一些外地朋友在赞评义乌之同时,也会怪怨说“义乌很多人金钱味太浓,利益观太重。”
所谓的“金钱味太浓,利益观太重”,听起来确实让人不那么舒心。但是,转而想想:一个被称之为“建在市场上的城市”,以商贸发展为主线的地方,要是金钱味不浓,不注重利益创造,哪能在商海里潜游?哪能在商战中取胜?其实很多义乌人也是知道“金钱味”太浓会冲淡“人情味”。但,几代人年复年日复日都在商业舞台上劳作的生意人,“利益驱动、追求财富、有利是图”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特性本质,要是只讲“情”不讲“利”,那就不是商人了,要是没有商人、没有市场,既无矿产资源也没旅游资源,既无重工企业也没富足土地的义乌,那还真没更好的发展之路。义乌人,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,用拨浪鼓“摇”出了“华夏第一”的商品市场;以自己的不懈努力,用货郎担“挑”出了被誉为“世界最大”的商城奇迹。确实也不易啊。
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
平时里,经常听到有人在肯定义乌经济繁荣、发展快速之同时,也在抱怨说:“义乌城市很多地方脏、乱、差。”
义乌的城市环境,比起其他有些城市确实还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。但是,转而想想:义乌本地人口70多万,而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外来人口140多万,外地人口和本地人口数量是2:1,由于那么多不同地区、不同层次,不同国度人员的思想观念、规矩意识、文化素养、民族习惯、生活习俗、行为准则等都有很大差异,要让大家都按照一个地方的“标准要求”或“行为规则”而为之,确实没那么容易。与此同时,一个外来人口大大多于本地人口的县级城市,全国之首的私家车拥有量,除了在集中市场内做经营的外,还有成千上万流散在街头做流动买卖、夜市摆摊者,成群结队做施工、收废品、捡垃圾、擦皮鞋、卖果菜的务工者等等,总不能彻底驱净赶绝吧,要做到街道很干净,环境很优美、交通很顺畅、秩序很井然,确实也不易啊。
义乌劳动力市场招工的人们
平时里,经常听到有人在评价义乌城市越来越美丽之同时,也在抱怨说:“义乌城市民众的素质不够高。”
关于“市民素质”,很多方面确实需要自我检讨,有待提高,存在哪些“毛病”,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。但是,转而想想:一是义乌发展的起源主体是耕田种地的农民,是走街串巷“鸡毛换糖”的奔波小商人,大家脱掉草鞋换皮鞋、换下蓑衣穿西装、丢开货郎担坐进办公室当老板,都是反差极大的角色转变。从原来的边吃甘蔗边扔蔗皮,随便走路随意骑车,到如今的垃圾进桶且要分类,马路划线按规行道,红灯要停绿灯再行,是个极大的习惯扭转。世世代代的农村习性,根深蒂固的农民习惯,要改变成城市规矩、市民行为,除了表相改变,更重要的是意识建立、观念更新和习惯改变,很不易。二是140万外来人口中,很大一部分人同样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,同样存在需要各方面转变提升才能成为真正“市民”的问题。这,无疑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。假如三四口人的家里,结果来了东南西北、不同身份职业的男女老少七八位长期吃住在家的客人,相必你也会被搞得焦头烂额。
保护环境卫生从娃娃抓起
当然,罗列这些“不易”,并非就可以当做放松城市管理、不努力改善环境的借口托词,意在希望有些喜欢发牢骚、多责怪的人,也要冷静、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造成义乌城市种种不足的原因与条件,从实际出发,从义乌的发展历程回望,从义乌的发展特色思考,有很多的不满和纠结就可以得以缓解与理解。
商城义乌现代化的夜景
最重要的是,无论你是义乌本地人还是来自外省外国的友人,都应该从自身做起,从点滴做起,将“牢骚”转化为“检讨”,把“不满”转化为“动力”,把“怨气”转化“能量”,把义乌当成你的家乡。做个文明守信、胸怀大局、勇当榜样的好市民,从而以自身的文明言行去影响他人,感染周边。怨声载道,不如实际行动。只有组成城市肌体的“个人细胞”都健康美丽,整座城市的文明美好、和谐幸福也就水到渠成、自然铸就。